褪绿病毒
做好粘虫工作
近期气温偏低,但温度提升是大趋势,棚温也会随之升高。棚温高,高温、干旱成为棚室环境的常态,对于越冬一大茬蔬菜来说,前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盛果期,植株已进入生长中后期,抗逆能力减弱。而春茬、早春茬蔬菜,定植时处于低温高湿环境,不利于壮苗的培育,当前正处于盛果期,植株易“入不敷出”,自身抗性也差。因此,无论从环境条件,还是植株自身条件,都营造了适宜病毒病发生的条件。因此,每年3、4月份就会迎来病毒病爆发的“小高峰”。
对于结果期的蔬菜来说,要想有效预防病毒病,提高植株抗逆性是根本。此外,菜农还可以从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条件入手,多措并举,全面布控,积极应对病毒病。
蔬菜病毒病危害严重
病毒在侵染蔬菜植株后,不仅与蔬菜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株的养分输导,改变植株某些代谢平衡,使蔬菜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蔬菜生长困难。植株受害后整体表现畸形,明显矮化,长势受抑制,节间簇生小叶片;后期花梗茎秆上出现深褐色枯死斑纹、条块;叶片受害后表现为颜色不均匀,呈黄化或斑驳、花叶、畸形、皱缩不伸展、叶小、增厚等症状。沿叶脉产生褪绿条纹或条点;果实褐色条状或团状,轻微凹陷,或有瘤状突起,变色部分不深入果实内部。
蔬菜病毒病近几年逐年严重,新的病毒病也不断出现。熟悉病毒病的特性、了解病毒病的规律,对于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常与蔬菜活体共存亡,它只能在活的植物体内过寄生生活,并复制自己,不能吸收利用死的物质,寄主植物死亡、分解,病毒也会随之钝化或死亡。所以绝大多数蔬菜病毒病不会由残体传播,故已发生病毒病的大棚,再种菜时不必顾虑病毒病会通过残体和土壤传播到下一茬蔬菜上,可照栽不误。
蔬菜种子内部带有病毒的可能性极小,因种子的生理构造可以起屏蔽作用。害虫传播是大部分蔬菜病毒的特点。
病毒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主要区别是,病毒病没有菌脓或菌膜:和真菌性病害的主要区别是,病毒病不产生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和粒状物等。但它们都属于传染性病害,有发病中心,且从发病中心向四周蔓延。非传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多为片群发生,没有发病中心。病毒性病害为零星分布,病株附近有健株,有发病中心。生产实际中病毒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症状有时很相似,应注意区别。
遮阳+喷水 降温补水
天气阴晴多变,遮阳网和泥浆是最佳选择。和夏季不同,当前白天高温时间短,遮阳时间不宜过长,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降温剂遮阳、降温效果好,一旦被喷洒到棚面上,不易脱落,遇到阴天时,棚内会形成高温寡照环境,造成蔬菜徒长。因此,降温剂使用不宜过早。
而遮阳网和泥浆,操作灵活。遮阳网可以随时拉、放,用以调整棚内光照。实际生产中,遮阳网使用存在诸多误区,遮阳网紧贴棚膜,即不利于热量散失又会因热传导降低棚膜使用寿命。正确的使用方法是,遮阳网与棚面保持0.5-1米的距离,保障中间空气流动,可以加速棚内热量散失。菜农使用泥浆时,注意泥浆浓度要低,遇到雨天不需要遮阳时,泥浆会被冲洗掉。
除了使用遮阳降温以外,高温来临前,喷水也能起到增施、降温的效果。目前,很多种植越夏茬口蔬菜的棚内,安装有喷灌设施,高温时可以利用喷水进行降温、增湿,减少干热风危害,预防病毒病。使用时,菜农应结合蔬菜生长适宜温度,在高温来临前,提前喷水降温。注意每次喷水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湿度过大,引发病害。
提高植株抗性是防病根本
植株长势健壮,抗病性强,病毒侵染的可能性就低,反之,植株长势弱,就易被侵染。病毒侵染植株后,依托寄主的细胞养分完成增殖。因此,病毒不仅与植株争夺养分,还会破坏养分疏导,改变植株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株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生长困难,产生畸形、黄化等症状,严重者会造成植株死亡。病毒病具有隐症和显症两种状态,病毒侵染长势健壮的植株后,就会呈现隐症。因此,提高植株抗逆性是很关键的。合理调整植株状态,是当前提高植株抗逆性的关键。目前,各茬口植株多处于结果期,适当留果,保证植株自身营养供需平衡。
喷施、冲施含有功能性物质的产品,能提高植株抗逆性。实际上,病毒病药剂中有些成分就是功能性物质。如病毒病的防治药剂中,很多生物农药防治病毒病效果不错,如复合微生物菌剂、核苷酸、甘氨酸、脂肪酸、菇类蛋白、氨基寡糖素等,采用上喷下冲的方式,既可以补充养分,诱导植株提高抗性,又可以在叶片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病毒病传播的几率。此外,植物源农药,如丁子香芹酚、苦参碱、蛇床子素等,既可以减少病毒病传播,直接抑制病毒病增殖,减轻病毒病为害,又可以有效防治蚜虫、粉虱等传毒害虫。部分抗生素,如宁南霉素、嘧肽霉素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病的发生及传播。
防虫网+粘虫板+喷药防好传毒害虫
随着温度的升高,棚室放风时间长,风口宽度大,让外界害虫迁徙进棚的机会增多。白粉虱、蓟马等害虫既能咬食叶片造成伤害,又能传播病毒病。因此,防虫工作要做全套,且全程不能放松。
风口处设置防虫网。防虫网目数越多,网孔密度越大,网孔粒径越小,防虫的效果越好。防虫网目数是关系到防虫性能的重要指标,在作物栽培上应依据害虫种类进行选用。大棚蔬菜重点防烟粉虱、白粉虱、蚜虫等体型小的害虫,宜选用80-100目的防虫网。但防虫网目数越多,网孔密度过大,网孔粒径过小,对棚室的通风影响越大。因此,大棚上设置防虫网以后,菜农应适当加大通风,确保棚内温度适宜。
粘虫板主要有黄板和蓝板两种。棚内悬挂粘虫板,既能让菜农及时发现害虫,还能确定害虫种类和基数,便于准确用药防治。粉虱、蚜虫等害虫对黄色具有较强的趋性,蓟马具有趋蓝色的习性。菜农可以根据害虫的发生种类来选择粘虫板种类,也可以同时悬挂两种粘虫板。悬挂时,粘虫板的高度要与蔬菜幼嫩部位接近,即生长点附近。每亩悬挂足够数量的粘虫板,如25×40厘米规格的蓝色粘虫板,每亩悬挂20-25块。
防虫用药要有持续性。对于粉虱可用阿克泰+啶虫脒喷药防治,也可用啶虫脒+吡虫啉进行喷药防治;螨虫可用哒螨灵+阿维菌素进行喷药防治;蓟马可用菜喜+吡虫啉进行喷药防治。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