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红柿制种棚,王建人(右一)正在指导农户“打芽”。
全媒体记者 贺辉 耿苏强 冯玉龙
初夏的清晨,在陕西杨凌揉谷镇一个小村庄,一排排双拱双膜大跨度日光温室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大棚里各种菜苗绿意盎然,村民们正忙着为各类菜种授粉、打芽……白加绿的主色调,让整个制种基地透出满满活力。
“地还是原来的地,改为蔬菜制种后,收入一下子提高了2倍以上。”在一块长势良好的西红柿制种棚内,全国科普带头人、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中来满脸笑容地讲起了调整种植结构带来的实惠。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王中来认识到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一个突出标志是“科技兴农,种子先行”。于是,他与农业育种专家王建人合作,共建杨凌农科蔬菜品种示范园。
王建人是西安市劳模,从事农作物育种40余年,曾在西安市临潼区发展西红柿种子繁育一万余亩。2020年7月,与王中来合作成立杨凌双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325亩建设杨凌农科蔬菜品种示范园。
据了解,园区有13660平方米的新型连栋温室一座,双拱双模大跨度大棚23座,大跨度大棚22座,以及种子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储藏冷库、晾晒场地等,以不同品种的西红柿制种为主。
蔬菜制种成当地“金牌产业”
“我们将以园区为抓手,打造西北最大的蔬菜制种基地。同时,把农业发展的经验和优势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农民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将传统种菜卖菜的方式转变为养苗制种,依靠高附加值的种子繁育,增加收入。”在制种棚,王建人一边给正在打芽的工人亲自示范,一边向记者说道。
该园区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广东金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品种试验推广工作站,除了为农民在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外,还承担了制种村种子销售工作,将种子繁育发展为订单农业。
王建人说,目前西红柿品种的种子由国外某公司所订购,还有一些则是与全省、全国的一些科研单位、省一级农科院签署了订购合同,包含西红柿、茄子、辣椒等多品类种质资源。
订单式的蔬菜制种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如今,蔬菜制种已成为当地的“金牌产业”。
企业带农户产业链上得收益
尝到了制种的甜头,更多的村民参与了进来,育种田面积越来越大,很快在当地形成了300余亩的蔬菜制种基地。
王中来介绍,目前园区有长期制种人员100余人,园区建设完工后,预计长期用工约500人,将为周边村镇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劳务带动只是我们助农发展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专家院校+公司+农户’模式,发挥‘总部效应’,让农户快速学到技术,快速见到经济效益。”王中来说。
为了让懂技术的农户加入生产农业“芯片”,杨凌农科蔬菜品种示范园给农民提供大棚设施和繁育技术,实行“先挣钱、后付费、拎包入驻”的方式,为更多农民提供学习技术的同时,也提供了创业的机会。
“让更多农民参与进来,把技术教给他们,把最大利润让给他们,让大家共同致富,这个行业才能焕发活力。”王建人希望能以杨凌为窗口,辐射带动西北地区更多农民致富,并通过杨凌自贸片区优势,让更多的国外订单青睐杨凌。
如今,依托蔬菜制种产业的发展,在制种产业链获得收益,种菜不卖菜,制种收益高,早已成为杨凌当地村民致富的共识。